据德国媒体“Bne IntelliNews”报道,玻利维亚诺尔利佩斯省(Nor Lipez)法院当天裁定,立即暂停玻利维亚国家锂业公司(YLB)与中国宁德时代子公司香港CBC、俄罗斯Uranium One集团签署的两项锂矿特许权交易,禁止相关方开展任何行政或运营活动,直至司法程序终结。这一裁决如同一颗投入锂资源市场的“深水炸弹”,不仅让耗资超19亿美元的两大重点项目陷入停滞,更折射出资源国与跨国资本在锂开发中的深层矛盾。
此次被暂停的两项协议,是玻利维亚推动锂资源开发的“关键落子”,也是中、俄企业深耕南美锂市场的标志性动作。
中国CBC联合体:百亿级“盐湖提锂”工程
2023年1月,玻利维亚油气和能源矿业部率先披露,YLB与CBC(宁德时代旗下香港平台)牵头的联合体签署锂资源开发框架协议。根据后续《乌尤尼盐湖碳酸锂生产服务合同》,CBC联合体将在玻利维亚西南部乌尤尼盐湖投资超10亿美元,建设道路、电力、供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并规划建设两座碳酸锂工厂——首期产能1万吨/年,二期扩至2.5万吨/年。
这一合作被玻利维亚视为“技术换资源”的典范:CBC联合体不仅承诺带资建设,更引入中国成熟的盐湖提锂技术(如吸附法、膜法),目标是将乌尤尼盐湖的锂资源转化为电池级碳酸锂,直供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
俄罗斯Uranium One:新兴玩家的“锂野心”
2024年9月,俄罗斯国有核能企业Uranium One集团(现属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与YLB签署另一份合同,计划在波托西省的乌尤尼盐沼建设碳酸锂工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9.7亿美元,分三期推进:一期3000吨/年(2025年下半年投产),二期扩至6000吨/年,三期达产后总产能1.4万吨/年。
与CBC的“技术+投资”模式不同,Uranium One的入场更依托俄罗斯在资源开发领域的经验——其母公司曾主导俄罗斯北极地区锂矿勘探,此次合作被视为俄罗斯在全球锂资源版图中“抢滩”的关键一步。
然而,这两份被双方视为“双赢”的协议,却因一场法律诉讼被紧急叫停。原告方为当地原住民社群,指控项目未完成法定环境影响评估(EIA)及社区协商程序,侵犯了其“环境权”与“自决权”。诺尔利佩斯省法院采纳了这一诉求,裁定“暂停执行协议,直至司法审查结束”。
中俄企业将首个海外盐湖提锂项目落子玻利维亚,并非偶然。作为“锂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中锂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玻利维亚的盐湖锂储量高达2300万吨(占全球总量的近1/3),却长期面临“资源诅咒”——技术落后、开发滞后、产量微薄。
资源“富矿”背后的开发困局
尽管坐拥全球**锂资源,玻利维亚2023年锂矿产量仅约900吨(远低于智利的3.3万吨、阿根廷的1万吨),核心瓶颈在于技术与基础设施短板。当地盐湖多为高镁锂比卤水(乌尤尼盐湖镁锂比超20:1),传统沉淀法提锂效率极低;同时,盐湖地处高原荒漠,交通、电力、水资源匮乏,单靠玻利维亚自身难以开发。
“技术换资源”成必选项
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多次强调:“锂是国家的战略资产,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实现‘有尊严的开发’。”所谓“有尊严”,即拒绝“掠夺式开采”,要求外国企业不仅投资,更要共享技术、创造就业、推动本地产业链升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拥有全球最成熟盐湖提锂技术(如宁德时代子公司永太科技、蓝科锂业的技术积累)的中国企业,以及具备重工业经验的俄罗斯企业,成为玻利维亚的优先合作对象。
“锂三角”的竞争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玻利维亚并非孤立选择。此前,其曾与美国Lilac Solutions、澳大利亚Allkem等企业进行技术试点,但最终因“环保要求过高”“利益分配分歧”等原因未能深化合作。相比之下,中企的“全产业链协同”模式(从锂矿开发到电池制造)更具吸引力——CBC联合体不仅负责提锂,还承诺将部分产品优先供应宁德时代在四川、江西的电池基地,形成“资源-加工-应用”闭环。
此次裁决看似是法律程序问题,实则暴露了锂资源开发的三大深层矛盾:
1. 环保与开发的平衡难题
原住民社群的诉讼核心,是项目未完成“自由、事先、知情同意”(FPIC)程序——这是国际劳工组织(ILO)第169号公约的要求,也是拉美国家资源开发的重要法律依据。乌尤尼盐湖不仅是锂资源富集区,更是原住民(如阿依马拉人)的传统居住地与文化圣地。环保组织指出,大规模提锂可能导致盐湖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甚至影响当地特有的火烈鸟栖息地。类似争议在拉美并非孤例:2023年墨西哥取消中国企业赣锋锂业的锂矿开采许可,主因同样是原住民抗议;2024年智利阿塔卡马盐湖的锂项目也因环保诉讼多次延期。
2. 政府与企业的立场分歧
尽管玻利维亚政府尚未就法院裁定发表正式声明,但其内部已出现微妙分歧。YLB公开表示“未收到法院通知,法律程序将继续推进”,暗示对裁决的保留态度;而经济与公共财政部则强调“需尊重司法权威,重新评估项目合规性”。这种分歧的背后,是玻利维亚“资源民族主义”与“发展需求”的矛盾: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锂开发吸引外资、创造就业(预计单个项目可带动2000-3000个本地岗位);另一方面,又需应对国内左翼势力对“贱卖资源”的批评(2020年莫拉莱斯政府下台便与锂矿开发争议直接相关)。
3. 全球锂市场的短期扰动与长期变数
两大项目暂停,直接影响全球锂供应预期。据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统计,CBC项目一期(1万吨/年)若顺利投产,可覆盖全球约1.5%的锂需求;Uranium One项目完全达产后(1.4万吨/年),则相当于2023年全球锂矿产量的4%。当前,碳酸锂价格正处于低位震荡(2024年均价约6万元/吨,较2022年高点下跌超70%),部分企业已陷入“成本倒挂”(如澳洲皮尔巴拉矿2024年拍卖价仅5650美元/吨,对应碳酸锂成本约8万元/吨)。若玻利维亚项目长期停滞,可能延缓全球锂供应放量节奏,为锂价提供一定支撑。
作为CBC联合体的主导方,宁德时代此次遭遇的挑战,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对其全球资源布局的一次“压力测试”。事实上,这家全球动力电池龙头早已构建起“资源-材料-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纵深,单一项目受阻难以撼动其整体战略。
资源端:多元化布局对冲风险
除了玻利维亚,宁德时代近年来通过“投资+收购”在全球锁定锂、镍、钴等关键资源:
锂资源
钴资源
磷资源
技术端:降本与创新双轮驱动
面对锂资源开发的不确定性,宁德时代持续加码技术创新:
直接提锂技术(DLE)
钠离子电池
无钴电池
回收端:构建“城市矿山”体系
邦普循环(邦普循环)的全球回收网络,是宁德时代应对资源短缺的“第二曲线”。目前,邦普循环已在广东佛山、湖南长沙、湖北宜昌等地建成7大回收基地,年处理废旧电池能力超200万吨,可提取镍、钴、锂等金属,综合回收率超99%。据测算,邦普循环每年回收的锂资源可满足宁德时代约15%的原料需求,未来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2025年全球退役量或超50万吨),这一比例还将提升。
目前,玻利维亚项目的法律程序仍在推进,但市场普遍预期“暂停”而非“终止”。可能的走向包括:
重新磋商
延期执行
模式调整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此次事件更像是一次“预警”:在全球资源民族主义升温、环保标准趋严的背景下,跨国资源开发必须更注重“本地化运营”——不仅是投资,更要融入当地社区、遵守法律规则、共享发展成果。正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所言:“锂资源不是‘石油’,而是‘白色石油’,但它的开发需要更可持续的逻辑。”
从长期看,全球锂资源的竞争将从“抢矿”转向“抢技术、抢规则、抢生态”。宁德时代的布局,或许已为行业指明了一条更稳健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