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50万吨项目被叫停!磷酸铁锂“大洗牌”开始

50万吨项目被叫停!磷酸铁锂“大洗牌”开始

2025-06-04 17:08

6月2日,中核钛白公告称,拟终止包括年产50万吨磷酸铁在内的募投项目并将剩余16.66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提高公司流动性。

图片
图片

01

50万吨项目被叫停!钛白粉、磷化工加速出局?


中核钛白称,此次调整是由于下游市场供需关系发生较大变化,需求增速放缓所致。2021年,中核钛白宣布计划建设年产50万吨的磷酸铁锂项目,投资总额为38.2亿元,项目预计在2024年11月投用。

截至目前,中核钛白在磷酸铁项目上的投资额已达到13亿元,年产能为10万吨的一期项目于2023年建成投产,处于新产品验证阶段。

去年全年,中核钛白磷酸铁项目的产能利用率不到2%,远低于其钛白粉产品约83%的产能利用水平。

中核钛白2024年11月曾披露,50万吨磷酸铁项目将延期一年,至2025年11月全部投用。其当时称,项目延期是根据产品下游市场需求,对建设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但半年后,中核钛白最终决定放弃在该项目上追加投资。

磷酸铁是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材料,后者是锂电池的四大主材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包括中核钛白、龙佰集团、金浦钛业、惠云钛业在内的多家钛白粉企业均公布了大手笔跨界新能源锂电池领域的计划,其中包括多个磷酸铁投资项目,而这些项目在过去一年间,均已相继暂缓或终止。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磷酸铁产能过剩,导致项目盈利前景不明。

值得关注的是,钛白粉、磷化工等跨界企业当初入局磷酸铁锂行业,本是瞄准新能源领域的高增长、高利润,试图将其打造为传统业务的第二增长点。然而现实却超出预期:锂电池需求很快接近饱和,行业竞争甚至比传统领域更为激烈。在此背景下,这些跨界企业最终迎来了“一哄而散”的出清时刻。

图片

目前,据真锂研究了解,大多数磷肥、磷化工跨界投资的磷酸铁锂项目都没有达产,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或者是亏损状态,是退是进尚在彷徨。

02

头部企业走出困境、提前绑定市场


与这些因跨界失利陷入困境的企业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头部磷酸铁锂企业历经行业洗牌后,正凭借技术迭代逐步扭转颓势——不仅止住了业绩下滑,更在2025年通过密集签订长期订单提前锁定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


5月19日,万润新能宣布与宁德时代达成超400亿元的大额供货协议,约定自当年5月至2030年,向其供应约132.31万吨磷酸铁锂产品,年均供货量达26.46万吨;仅隔三日,龙蟠科技在1月已与Blue Oval、宁德时代签约的基础上,再度与楚能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承诺2025-2029年向其供应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总金额超50亿元。此外,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敲定三年14万吨/年的供货协议,丰元股份也与惠州比亚迪电池达成三年长单合作。技术端,德方纳米于4月透露,其压实密度2.6g/cm³以上的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已实现量产并批量出货;湖南裕斯此前的大客户议标也落地,其高压实产品的加工费每吨上涨约2000元,预计每吨毛利可提升近百元。


这些动态印证着一个事实:在锂电新能源赛道,技术研发能力、产品性能升级及稳定供应能力,才是企业穿越周期、构筑核心优势的关键。

图片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相较于钛白粉、磷化工等跨界企业“主动试水”的灵活选择,头部磷酸铁锂企业实则已退无可退——缺乏上游资源禀赋的它们,唯有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方能在行业洗牌中突围。而高压密磷酸铁锂的突破与量产,正是它们拉开差距的关键抓手:当前头部企业凭借这一新品类,已精准匹配锂电池企业的高端化升级需求,与第二梯队及跨界新进入者形成显著区隔。


尽管受前期研发投入高、工艺成本等因素影响,高压密产品目前毛利率仍偏低,但随着生产工艺优化、能耗降低及规模化效应释放,其对头部企业业绩的拉动作用正逐步显现。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低端磷酸铁锂因供给过剩陷入“量价齐跌”,部分产品价格已跌至3万元/吨的历史低位,企业利润空间被彻底压缩,行业出清加速。

事实似乎正在证明,对于锂电新能源领域,只有技术研发、更高性能、更稳定的产品供给才是企业能够起死回生、取得**优势的保证。

03

迭代还是淘汰,这是最后的选择

目前,铁锂行业的头部企业在“狂刷”科技,一方面通过材料性能在提升单价,另一方面则通过工艺优化继续降低成本。


当前,头部磷酸铁锂企业正通过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双向发力,构筑差异化竞争力。技术层面,以高压密磷酸铁锂为核心的材料升级持续推进——第五代产品已进入研发阶段,第四代产品的二次烧结工艺、设备革新持续深化。


6月3日,湖南裕能发布公告称,拟募资48亿元投建年产32万吨磷酸锰铁锂、7.5万吨超长循环磷酸铁锂及10万吨常规磷酸铁锂项目,全面覆盖高镍化、长寿命电池技术需求。德方纳米则加速全球化布局,1月与以色列ICL集团签约投资2.85亿欧元在西班牙建设磷酸铁锂工厂,并在磷酸锰铁锂领域取得突破:其**代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宁德时代M3P电池,搭载智界S7/R7、享界S9等车型进入量产阶段。

图片相较于资源型企业的天然禀赋,技术壁垒的构建难度更高且护城河更深。2025年行业洗牌加速背景下,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代差已占据主动权:通过高压密产品实现性能溢价,同时以规模化生产对冲成本压力。反观跨界阵营,钛白粉、磷化工企业的生存窗口正在收窄。若无法实现产线智能化改造,引入高压实工艺设备突破品质瓶颈,或与资源方深度绑定形成产业协同(如转移磷矿/磷肥利润反哺新能源业务),其铁锂板块或将难以承受价格战冲击。


当前钛白粉系企业已现退意,磷化工企业的战略抉择窗口期或仅剩2025年最后窗口——要么押注技术升级完成自我革命,要么沦为行业整合中的被出清对象。

目前钛白粉产业的跨界经营已经坚持不住了,磷肥、磷化工企业还能坚持多久?2025年可能都是最后可以作出主动选择的时间。